上海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步伐
2014-01-06 16:44:43 來源:東方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上海緊緊抓住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機遇,積極探索航運服務業進一步開放、航運發展制度創新,朝著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目標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提升航運集疏運效率,提高物流服務能力
完善海港集疏運系統。洋山保稅港區完成擴區建設和封關預驗收。臨港新城東港區公用碼頭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洋山深水港主航道正式實施雙向通航,縮短了船舶待泊時間,提高了港口和船公司運營效率。繼續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大蘆線航道一期主體工程通過交工驗收,建立長三角內河集裝箱運輸聯席會議機制,推動長三角內河集裝箱運輸聯動發展。2013年,港口生產保持平穩增長,上海港全年預計完成貨物吞吐量7.68億噸,同比增長4.3%;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36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3%,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達到45.3%。
增強航空樞紐輻射能力。浦東機場第四跑道主體工程完工并完成封閉管理,浦東T1航站樓改造項目基本完成新建區域主體結構工程,浦東第五跑道、虹橋T1航站樓改造項目前期工作也在加緊推進。上航獲批與東航共享在浦東T1的通程聯運項目,浦東機場成為國內“通程航班”航點最多、運輸量最大的樞紐,國際航線客運量同比增速達10.2%,旅客中轉率達9.5%,同比增長21%。DHL北亞樞紐獲準啟動國際快件集拼中轉業務,填補了我國在此業務領域的空白。2013年,上海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萬人次,預計同比增幅5.2%;貨郵吞吐量預計為335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有望連續第六年保持全球機場第三。
完善航運服務體系,創新航運服務功能
推進航運功能性機構建設。2013年,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上海中心、波羅的海航交所上海辦事處相繼落戶浦東。國際海上人命救助聯盟亞太中心、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海損理算中心、亞洲船級社協會中韓聯合秘書處也明確即將落戶上海。上海船員評估示范中心建設已完成方案設計,明年將開工建設。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揭牌,著力培養高端航運人才。上海航交所積極發揮全國示范性船舶交易市場的作用,2013年,上海航交所二手船舶成交量為198艘,交易總額13.2億元。完善口岸服務功能。《上海口岸通關無紙化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航空口岸進口環節已實現通關無紙化;張華浜、軍工路散雜貨碼頭開展電子、紙質放行雙軌制,為無紙化試點做好準備;機場綜保區保稅貨物與口岸貨物同步運作實現常態化。上海海事局去年10月1日起取消、免除5項海事涉企收費項目,切實減輕了航運企業負擔,優化了航運市場發展環境。匯聚各類航運信息。海峽兩岸間班輪運價備案制度、集裝箱運價精細化備案制度相繼實施,國內班輪運價備案工作進入準備階段。中國航運數據庫二期開發完成,錄入數據100萬余條。航運運價指數體系得到不斷完善,上海航運交易所正式發布進口干散貨、油輪運價指數。完善航運金融服務功能。陽光、永安財險公司分別在滬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至此國內已有五家知名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專業航運保險機構。“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籌建獲上海保監局批準。人民幣遠期運費協議(FFA)中央對手清算業務正式上線運行。單機、單船融資租賃業務規模化發展,已成功引進43家境內外融資租賃母公司和158家SPV項目公司,租賃資產總額逾55億美元。
依托上海自貿試驗區,探索航運政策突破
有條件實施外貿進出口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交通運輸部允許中資公司擁有或控股擁有的非五星紅旗船,先行先試外貿進出口集裝箱在國內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間的沿海捎帶業務,有利于提高上海港中轉能力,同時降低沿海外貿物流綜合成本,減少我國外貿箱源外流經第三地中轉的現象。擴大航運服務業對外開放。交通運輸部同意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內放寬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外資股比限制,并允許自貿區內設立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企業,將有利于航運及相關服務業在上海的集聚。完善啟運港退稅試點政策。啟運港退稅試點擴圍納入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目前正在加快研究擴圍方案,爭取利用好黃金水道資源,更為有效地提高上海港輻射服務能力。支持浦東機場發展貨郵國際中轉。上海海關初擬《進出境快件轉運中心管理辦法》,修訂《進出境快件監管辦法》將作為轉運中心管理、轉運快件監管的依據;機場海關新的具備國際轉運功能的快件通關管理系統也已上線測試。上海檢驗檢疫局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空運國際中轉快件動植物及其產品、食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規定(試行)》,對機坪直轉國際轉運貨物不實施現場查驗,對國際中轉快件實現電子申報、分類管理和快速放行。在口岸部門的支持下,浦東機場國際中轉最短貨物銜接時間縮短至6小時以內,DHL北亞樞紐快件國際拼箱中轉業務正式啟動試點。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郵輪產業發展
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試運行順暢。海航郵輪旗下“海娜”號獲批可于2013年8~10月間不限航次從事上海至臺灣往返航次包船旅客運輸,標志著臺灣航線常態化運營的初步試點成功。突破境外母公司成立年限等政策限制,皇家加勒比郵輪船務公司在滬設立。北外灘公用型保稅倉庫啟用,將重點發揮郵輪物資供應和游艇(船型 船廠 買賣)保稅兩大功能。截至去年11月底,上海港靠泊郵輪189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72.8萬人次。其中,以上海為母港的靠泊次數為159艘次,郵輪旅客吞吐量66.93萬人次。
新的一年繼續積極推進,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在新的一年,上海將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繼續堅持航運主業和航運服務業雙輪驅動,全力推動航運“十二五”規劃實施,積極探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運作模式。有關方面表示,2014年將進一步完善航運服務體系功能,推動自貿試驗區航運相關政策的實施和深化,探索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和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范圍,推動浦東機場貨郵中轉業務規模化發展。推進融資租賃業務發展,探索建立租賃物權登記平臺,提升產業服務“軟環境”。推動航運功能性機構集聚,支持船舶交易、船舶登記、集裝箱運價備案等工作開展,推進建設上海船員評估示范中心等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功能性平臺和機構,逐步提升資源配置能力。
在新的一年,上海還將進一步優化調整航運集疏運結構,積極做好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項目相關準備工作,繼續完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絡,并加大地方支持力度,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發展長三角內河水運,鼓勵江海聯運,優化集疏運結構。加快實施浦東機場第四第五跑道建設、兩場設施改造及虹橋東片區綜合改造,推進上海地區空域容量結構優化和容量提升工作,提高航空綜合保障服務能力。